傅园慧都只能偷看别人比赛,这不是在胡闹吗?咱真不能这么乱搞

BB先行总结:“管你有没有利,反正能体现我的权力。”

一拍脑门,有了!
一拍胸脯,成了!
一拍大腿,坏了!
一拍屁股,走了!

本文来自世界灯火君,本链接仅作文章永久保存之用。

最近奇葩事可真多,几日前,全国游泳冠军赛开展,傅园慧预赛第一,竟然因为体能测试排名未在前8,无缘决赛,王简嘉禾以15分45秒59打破亚洲纪录,同样因为体测排名第11,无缘决赛。

而且,本届已经有五位预赛第一却被淘汰的选手了。

结果就是,本该去竞争冠军的傅园慧,只能站在后面偷偷看别人比赛:

对此,泳协主席周继红回应体测质疑:“为弥补体能短板”。

体能对运动竞赛非常重要,这一点我完全可以理解,想补齐短板的意图也完全合理,但让人迷惑的是,这届体育比赛规定:预赛成绩前16名选手中,取体能成绩前8名选手进入决赛。

体能成绩相同,再按照游泳成绩排名进入决赛。也就是说,你游泳16名,但体能第1,甚至第8,你都能进入决赛,但游泳第1,体能第9都进不了决赛。

体能比拼的是什么呢?垂直纵跳、引体向上、躯干核心力量、30米跑、3000米跑5个项目。简而言之:在游泳比赛里,3000米跑等项目的比拼结果,直接决定你能不能进入游泳决赛。

或许设置这些规则的人,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些规则真的能达到“补足短板”的目的么?运动员又不都是散户,都是受管于国家,想加强体能,直接让教练制定新的训练计划不就足够了?

这么搞,难道不是反而造成负面影响么,这些规定明摆着告诉运动员们:你比游泳呢,咱不能练游泳,咱得去练跑步和引体向上啊。

估计自此之后,游泳运动员之间的对话就变成了:哎呀,你还练啥游泳,想进决赛咱得练3000米跑啊!

不只是针对游泳,更雷人的是,这一规定,无变化一刀切地用到了所有项目运动员身上:全国拳击锦标赛8进4的比赛里,不是比拳击,赛场也不是擂台,而是田径场,8名选手必须通过30米冲刺、垂直纵跳、卧推最大力量、背肌耐力、3000米跑等5项体能测试比赛进行排名,决定四强归属。

打羽毛球练体操的也得去赛体能,甚至连象棋都得搞:根据新赛季联赛的竞赛规程,在2020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里,未通过体能测试者不允许参加本年度联赛。得,咱也别练象棋了,咱练跑步去吧。

对于这些规定,很多运动员显然也有意见,18岁小将王简嘉禾在1500米长跑中预赛第一,打破亚洲记录,同样因为体能测试位列第11无缘决赛,赛后接受采访时她表示:“我进不去决赛,因为体能不太好,因为我3000米跑得不快。体能我们也不是不重视,体能不能成为决定性的作用,这次以体能判前八名还是觉得稍微欠缺一点。

这下好了,好苗子都被体能比赛扼杀了,辛辛苦苦练习大半年终于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第一,却因为跑不过别人被淘汰,着实有点可笑,第一都被淘汰了,可以想见,这届全国体育比赛的决赛会是什么水平。

看完赛制,咱再来看比赛方式,注意了,他们对体能是否合格,检验的方式不是达标制,而是排名制。
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我的体能虽然虽然已经很强了,但只要还有人体能比我好,那我就只能排在后面,我排在第9不意味着我体能不好,更不意味着我体能不合格,只意味着有8个人做的引体向上比我多,3000米跑的比我快。

为了进入体能前8,游泳、象棋、拳击选手都必须日夜练3000米、引体向上,别人跑的比我快,我为了进决赛,我只能跑的更快,结果对方看我跑的更快了,那他只能咬牙拼命锻炼,努力跑的比我更快,我一看,对方跑的又快了,那没法子,我也只能狠命锻炼,努力比对方跑的更快,如此永无止境。

这么一看,这不就是体育界的“军备竞赛”么?

本来我只是游泳运动员,在游泳这个赛道上取胜就好了,结果活生生给我整出来另外一个赛道,运动员也不是全才,会下象棋会游泳就能跑步第一,“术业有专攻”的道理永远不过时。

多次打破记录、夺得金牌的短跑名将苏炳添,来到3000米赛场上,照样只能拿下13分38秒的成绩,而中国男子3000米纪录是张国伟于1987年6月23日在布拉格举行的捷克田径大奖赛中创造的7分56秒19。

苏炳添发布这则消息之后,竟然还被群嘲,有人嘲讽:你确定你是运动员?我们班里都有人比你跑得快的。

但是你让评论区这些自称长跑跑的比苏炳添快的人,去参加短跑比赛,估计连预赛圈都进不去。

想锻炼体能可以,想补足短板可以,但硬生生把游泳比赛变成3000米跑,不针对性对不同运动员制定体能增强计划,反而违背运动规律,一刀切给所有运动员制造提升的障碍,这不是胡闹么。

况且竞技体育本身就是反人类不均衡的发展,这时候搞均衡发展全面发展,究竟是蠢还是坏,亦或是又蠢又坏。

恕我直言,咱真不能这么乱搞。


傅园慧都只能偷看别人比赛,这不是在胡闹吗?咱真不能这么乱搞
https://me.bbimax.com/2020/10/02/傅园慧都只能偷看别人比赛,这不是在胡闹吗?咱/
作者
BBiMax
发布于
2020年10月2日
许可协议